本次活动流程共计分为四项:一是进行入党宣誓;二是参观红色南黄崖村史馆;三是参观教学点,进行现场教学;四是进行体验式教学活动。
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南黄崖村地处大峰山东麓,全村980口人,党员33人。从抗战到解放,这里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指挥中心和武装力量驻扎中心之一。由于群众拥护党的领导,思想觉悟先进,南黄崖村家家革命,户户英烈,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,被誉为“红色十里小延安,铜墙铁壁南黄崖”。
下面,请跟我一起进馆参观!
为了缅怀和纪念,为了传承和弘扬,为了教育和激励,我们建立“红色南黄崖”村史馆,以溯黄崖、忆黄崖、烽火黄崖三大部分来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,更展示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。同时整修革命遗址、旧址,打造了“山纵六支队成立旧址”“长清县第一届县委机关旧址”“星火小院”等红色主题教学线路,致力于为党员干部提供感受革命情怀、体验村风民情、锤炼党性意志的教育培训新平台。
历史无声,岁月有言,重温红色经典,感受沧桑巨变,构筑精神家园。让我们在红色南黄崖共同唱响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的时代主旋律!
(进入第一展室)
南黄崖历史悠久,与北黄崖、中黄崖相连,民风忠孝仁厚、淳朴包容。黄崖“因山崖呈黄色而得名”,南黄崖三面环山,大峰山、齐长城、黄崖寨,一村独据孝里三大胜迹。
2018年,南黄崖村入选山东省第五批传统村落。古街、古井、古桥、古树,落日、残霞、轻烟、老屋,安静祥和的古村如同与现代社会交错在不同的时空。千年古村繁华兴衰,岁月洗礼沧桑巨变,每条街巷、每座老屋、每个故事,让人感受着时光流转,古韵芬芳!
南黄崖村群山环拱,山峪深幽。清末鸦片战争以后,太谷学派张积中曾在村东黄崖山筑寨讲学,探寻济世救民之路。当时入山者需将其财物的半数归公,“山上设粥,山下设场,来着皆得饮食”,又设立医药局,免费医疗,还施舍于四乡病人。山寨机构完备,设公局负责日常事务;设文学房为讲学课堂等等。规模日益庞大,很快聚众达到万人。 1866年,被清军以反乱为由剿灭。张积中与其眷属200余人自焚身亡,2000余寨民惨遭杀戮,酿成轰动一时的“黄崖教案”。
历史,常常凝炼成一次次选择。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反复斗争中,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,“黄崖教案”的历史同样证明了: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中国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,只有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!
(太谷学派是晚清时期民间儒家学派,张积中留下的诗作很多。据说刘鹗即是太谷学派传人,《老残游记》中人物、景色就取材于黄崖寨。从清末到民国,到今天,发表、出版过的研究黄崖教案的著述30多种。黄崖寨,山势险固,寨房一千余间,现在仍存有部分遗址,每年都有许多游人登山寻古。)
南黄崖种植谷子历史悠久,由于地形地势原因自成小气候,小米接连获得省市大奖。目前以南黄崖为基础打造“十八里谷道”特色品牌,形成黄崖古村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。绵绵十八里谷道,带着沧桑岁月的厚重,从古驶来,迈向新时代!
(进入第二展室)
南黄崖村是典型的北方山村,文化积淀深厚,每一风俗、每一事物,都在讲述着乡土的故事,慢慢的变成一种乡愁情结,在时光流转中散发出黄崖特有的地域风味。
黄崖人的思维方式、价值观念隐含于生活习惯之中,相同的节庆会有不同的风俗,相同的称谓会有不同的语调,无一不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美好生活的祈愿。
方言俗语、民谚歌谣,当你读上一遍,老家的味道、乡愁的味道扑面而来、倏忽而至;而这些小游戏,瞬间带你回到童年的记忆。
南黄崖山野广阔,五谷杂粮、药材花草品类丰富,是大自然最珍贵的回馈。这些都是南黄崖村盛产的药材,其中有丹参、党参、益母草、小草根等。
一器一物总关情。这里展示了部分生产生活用具,这些都记录着一代代人生活的痕迹,有的寄托了几代人的感情。这既是历史的遗迹,文化的元素,更是南黄崖人美好的回忆。这是老式织布机。
各位领导,接下来请跟我登上二层,参观“烽火黄崖”板块
如果说大峰山是一座丰碑,那么南黄崖就是这座丰碑的基座;如果说大峰山是一棵参天大树,那么南黄崖就是培植他的沃土。南黄崖家家革命,户户抗战,男女老幼,全民皆兵,凭借“信仰如山”的坚毅,凭借“不怕牺牲”的决绝,挽狂澜,撒热血,舍生忘死,戮力杀敌。自1938年1月到1949年10月,12年的“烽火”注定是南黄崖最本质的注解,而在斗争环境极端残酷情况下铸就的“铜墙铁壁”成就了南黄崖的永恒。
(进入第三展室)
在南黄崖的抗战历史上,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曾在这里战斗过的:万里、张经武、黎玉、段君毅,是他们为这片热土激活了如山的信仰和不息的力量!带给了这个小山村胜利的理想与不朽的荣光。
1937年12月,日军相继侵占济南、泰安。1938年1月,中共长清临时支部成立。共产党员魏金三常驻南黄崖其姐姐家里,把抗战的星火带到了南黄崖村。生死悠关之际,南黄崖全民抗战救亡,星火熊熊燃烧起来。
1938年2月,举行马湾抗日武装起义,建立山东抗日救国军,随后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四大队。
1938年5月, 泰西特委成立,创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。
1938年6月,中共长清县委建立,万晓塘任书记,驻南黄崖。
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!仅仅半年,南黄崖每个家庭、多处小院汇成了团结抗战的洪流,构建起成坚强的堡垒。
民先,农会,儿童团,青年团,妇女会,武工队各种组织迅速成立,家家有战士,户户都抗日。当时南黄崖被称为“小莫斯科”。
南黄崖“抗日救国儿童团”是大峰山区成立的第一个儿童团, 张振峰是第一任团长。1949年初南下。曾任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。他在《青年工作回忆》中写道:那时真不怕敌人啊,离敌人几里路,敌人扫荡回去,晚上照常唱歌。 整个黄崖简直和铁桶一样,各种群众组织都建立起来了,就是大股敌人扫荡后照常是锣鼓喧天,开大会、演戏,搞得很火爆,就是一个小解放区,当时南黄崖就被称为“小延安”。
鸡毛信,地雷战,地道战,麻雀战,南黄崖崖抗日轰轰烈烈。党组织也迅速扩大。
堡垒的坚固,来源于“信仰如山”;信仰的坚定体现为“不怕牺牲”。而这种精神从一开始就根植在了南黄崖人民的心中。
请各位学员继续参观
风云激荡的南黄崖印记着血与火,见证着苦难与荣光。革命形势风起云涌,南黄崖进行着艰苦卓绝、英勇顽强的斗争。
(进入第四展室)
1938年11月26日,是南黄崖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个日子。 “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”在此成立。
六支队的成立,有三个背景:
1、1938.5中央派郭洪涛带领50名干部来到山东,成立泰西特委,段君毅任书记,整党建军。
2、1938.11中央派黎玉、张经武带领160名干部到山东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。
3、1938.11,国民党鲁西专员郁仁治制造摩擦,乘虚驻兵黄崖,企图占领大峰山。泰西各路武装齐聚黄崖,郁仁治败逃。
在这种情况下,泰西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,是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的第一支队伍。
这里展示的是:六支队的沿革发展,六支队的领导成员以及曾在六支队战斗过的英烈。大峰山纪念馆里也展示了这支部队作为“老虎营”参见国庆阅兵的视频资料。
为保卫、巩固和发展根据地,南黄崖不畏强敌,不惜一切。1941年9月的一天,10架日机从黄崖上空飞过,最后一架低飞投弹,村里百姓数人死伤。独立营战士冒死用机枪还击,敌机被击中后在3公里外的陈家峪坠落,机上2名日寇毙命。解放日报报道了这一消息。偶然的机会,我们也发现了一份日本人写的墓志文档,得知被击毙的日寇是陆军航空队准尉叫渡边三郎。 村民保存了当时的飞机残骸物件,这是日军侵略罪行的铁证。
1942年,日军加紧对大峰山区的扫荡,增设了北黄崖据点,实行“治安强化”,在南黄崖驻扎的7名独立营战士被捕在“老鸹寨”惨遭杀害。
1946年内战爆发。南黄崖军民一心,蒋其宝、高逢五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军队殊死战斗,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和解放。
南黄崖人民与生俱来的淳朴、正直、善良、包容,在战火中迸发出石破天惊的伟力。相信党,听党话,跟党走,方能铸成铜墙铁壁。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,“一切为民”,为人民而战,战无不胜。
南黄崖户户革命,家家英烈,人民的力量铸成了这“铜帮铁底、铜墙铁壁”。这是在南黄崖村战斗生活过的英烈们,共计160余人。
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,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。让我们铭记光辉历史,传承红色基因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!